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疫”打响以来,重症医学科积极响应号召,听从医院指挥,不论是在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还是在后方留守的医护人员,津汉连心,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抗“疫”战斗中,努力践行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共同建立起重症医学科的抗“疫”统一战线。
前线正面交锋 巾帼英雄同病魔较量
每一次接到组建医疗队的通知,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必定争先恐后地报名,勇于逆行。自1月26日开始,重症医学科先后派出5名科室骨干力量支援前线抗“疫”工作。白云霞和庞海艳作为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万永丽和孙书娟作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在武钢二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李燕楠随同医大总医院组建的160人国家医疗队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全力支援湖北医疗救治工作。
她们是科室的技术担当,也是科室的骨干力量,她们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也有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在前线战场上,她们穿上笨重的防护服,常常工作没多久就已经汗流浃背,护目镜的雾气模糊了视线,加上三层手套防护,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面对有限的医疗设备,为了及时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她们瘦弱的身躯艰难地移动沉重的氧气罐。四个小时的班从准备上班到交班后回到驻地可以喝上一口水,往往需要八九个小时,护目镜和防护口罩留下疼痛与印记,倒班的状态常常错过就餐时间,生物钟随着排班被迫调整,失眠、焦虑也随之而来。她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体和精神压力,但是她们从来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个人退缩。
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她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她们共同的努力下,前方捷报频传,一个又一个患者治愈出院。而她们每次传递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在这里一切都好,同事们也要做好防护保重自己啊!”“医院领导给我们的物资太充足了,领导真是太贴心了!”“科里还忙不忙,李大爷病情稳定了吗?”“我们又有两位患者出院了,相信小病毒很快就会被我们消灭,大家都可以摘掉口罩放声大笑了!”……
后方坚守阵地 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作为年轻的新生科室,重症医学科将“最硬的鳞”都给了武汉。虽然留下来值守阵地的大多是年轻医护力量,但是通过开科半年以来的历练和成长,她们一样顶得住压力、敢于担当,保障了临床医疗救治工作的稳步开展。
科室工作稳步开展
朱老太96岁高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毒症、休克,入院时已经昏迷不醒,危在旦夕。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等治疗,因抢救及时,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但患者高龄,心肺功能基础差,脱离呼吸机失败风险极高。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抗感染、利尿改善心衰等控制原发病,液体精确管理等治疗手段,科学评估患者状态,最终在最佳时机撤机拔管。
朱老太的老伴儿也是90多岁高龄,两个人携手走过80个春秋,感情深厚。住院期间暂时的分离让朱老太异常焦虑,非常影响她的身体恢复。由于特殊时期老伴儿无法探视,李军主任了解情况后特意安排家属通过手机视频连线让她的老伴儿远程探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经过10余天的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顺利出院。由于患者营养状态不好,大病初愈,重症医学科一直追踪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并及时指导出院后营养支持,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翟大姐糖尿病病史20余年,长期血糖控制差,左足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同时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等多种并发症。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日夜奋战,在医务科、普通外科、骨科等兄弟科室的配合与协作下,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在医务科的协调下,重症医学科积极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最后经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与认可后确定进行截肢治疗。特殊时期,术前备血也成了难题,重症医学科经过反复多方联系,终于完成合血、备血。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伤,避免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医学科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积极协助骨科、普通外科安排截肢手术,术后患者病情稳定,转往普通外科继续治疗。
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重症医学科积极配合医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协助发热门诊建设工作。李军主任一边紧抓临床工作不放松,每天详细询问科里每位患者的治疗情况,亲自确定治疗方案;一边为发热门诊的建设布局、人员安排、工作流程夜以继日地忙碌。只要发热门诊需要,不管是设备还是耗材,只要重症医学科有,就第一时间送到现场去。
按照防护要求,重症医学科制定针对性措施,严格落实把控每一环节。每天早上7:30准时分组上报个人体温情况,了解每一位职工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专人负责感染防控工作,进入科室必须先测体温,再洗手,严守第一道关卡;病房和办公区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并做好消毒擦拭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接触的角落。
家属鼎力支持 英雄联盟助力前线
在抗“疫”前线战士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群英雄的家属们,他们无条件地支持着奋战一线的战士,主动承担家中大小事。为了让远在一线的战士们减少后顾之忧,重症医学科在第一批队员出发的当天就建立了“英雄家属联盟”群,实行“多对一”的责任制帮扶。科室为每位队员安排了第一联络人,每天关心询问家属需求,有需求时由第一联络人上报科主任和护士长,由领导第一时间统一协调人员帮助解决,同时备有第一辅助人和第二联络人作为后备。白云霞奔赴前线时,家中孩子出了一身红疹,出发当天孩子还生着病。科室每天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况,帮忙找儿科医生咨询病情和用药,先后两次帮助取药并送药到家,同时还送去慰问品,直到孩子病愈大家才终于放心。
“英雄家属联盟群”关心关爱家属
送药到家
战士纷纷表态 愿以我身报中华
年轻的科室,勇敢的心。从接到报名信息的那一刻,重症医学科工作群中的消息便久久没有停止过闪烁。“我报名,我可以。”这是一份无关荣誉和报酬,只属于医务工作者的决心。雷恒说“我是南方人,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我最适合去。”纵使她家中还有刚满一岁的孩子;王瑞凤说“如果可以,请让我去,我已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出发。”;杨晓洁说“我虽然年资不够,能力有限,但是我年轻、身强力壮、胆大心细,我想努力配得上‘白衣天使’的称号”;马维佳说“如果有下一批,我也想去,我也想做点什么不辜负医院和领导的栽培。”……一句句平凡的话,一颗颗勇敢的心,请的是舍我其谁的无畏,战的是终将败北的疫情,书的是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的精神,代表的是已经战斗在前线的心和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担当。
隔离在家出份力 宣传事迹聚合力
疫情面前,重症医学科离津人员立即响应医院号召,迅速返津待命并自行在家隔离14天。自行隔离的医护人员秉持着“提升自我、尽我所能、坚决不给医院添麻烦”的理念,开始了在家中另一种形式的抗“疫”行动。“前方我们暂时去不了,但家属我们可以线上关照;科室去不了,但是新冠肺炎的知识我们不能落下;抗‘疫’的行动暂时参加不了,但英勇的事迹我们可以宣传。”这是来自重症医学科隔离期一名老师的独白。她们在家依然坚持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随时准备解除隔离奔赴前线。待到隔离日结束,哪里需要她们就去哪里。好好在家隔离,认真学习知识,服从医院科室安排,关心英雄家属,记录前线战况也是她们为这场战役做的最大的努力!
每一场战斗,都需要一批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一批英雄的团体。重症医学科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一支弃小家顾大家,放弃个人安危、保卫人民的队伍。在重症医学科这个朝气蓬勃的年轻科室,他们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直面任务考验,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津门春已至,战“疫”胜可期。重症医学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下一盘棋,防疫一条心,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