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发布时间: 2022-01-07 浏览次数: 962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并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从而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

环境卫生学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设计,本课题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实践:

1)专业内容资源建设与应用:

教学团队收集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视频资料,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记录片”、“食用毛蚶感染甲型肝炎”、“水俣病的发现与处理”等30多个视频录像,几乎涵盖了《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中的全部重点章节。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原有十几个不同章节按环境介质整合为四、五个课题,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与应用:

教学团队成员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十九大报告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积累党中央、国务院在环境污染治理和健康中国战略方向的方针、政策,并将这些形势政策与课程内容进行巧妙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中。

3)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根据课堂内容,有机结合线上MOOC平台,增加学生对本领域最新进展的掌握和了解。应用“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将所积累的课堂讨论案例、视频录像、课件等上传,构建线上教学资源库。应用于课堂讨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近两年结合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应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授课,前期积累的教学资源与线上教学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授课的效果也得到学校督导专家及学生的好评。

4)教学质量评价资源建设与应用:

教学团队经过努力,在2017年基本建成了含有1300多道题的“环境卫生学”专业题库,并成功用于201820192021学年预防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利用题库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教学各环节质量控制等均能给出明确指示,从而为进一步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应用,“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授课的其余环节,全方面建立课程框架并组织实施混合式教学。

1)线上理论课程:通过线上发布“课前导语”、“课堂测试”、“课后问题”,辅以专题资料线上视频、参考文献,包含学科前沿、环境监测政策讲座等启发学生思考、掌握重点知识。

2)线下理论课程:教师讲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学习环境污染特征、健康影响与治理监测等。

3)线下实验课程:环境采样和监测,人体生物样品检测等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讲授和演示,锻炼每位同学动手操作;结合经典案例讨论综合培养学生处理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采用多模式有机融合的方式多元化呈现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程知识,包括:

(1)多维融合一体式教学:在传统的知识维基础上,引入思政维、方法维和应用维多维度梳理并融合教学内容,形成多维融合一体式教学。

(2)线上线下交互式理论教学:学生线上学习基本概念并预习重点、难点内容;线下课程进行思政元素融入、重点知识点讲解和问题难点讲解以及答疑。

(3)自主探索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方案设计,分享课程要点,学生互为师生,教师综合把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的能力。


三、综合性实验内容

1.大气中颗粒物及氮氧化物污染状况的评价

2.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的评估

3.饮用水的消毒及效果评价

4.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评价及分析


四、教学实施过程照片

王百齐老师和同学分析实验结果

王百齐老师和同学讨论实验设计

杨学礼老师在做预实验

杨学礼老师正在通过网络给同学们展示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测定

   

学生们在讨论实验方案

高娜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