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新生血管是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前提、血管靶向治疗是重要的应对手段。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首次延长晚期肺癌生存>1年、此模式亦成为恶性肿瘤之治疗推荐。但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主流治疗的短板也不断暴露,为(1)阻断单一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疗效不尽完美、还会诱发机制不全清楚的耐药;(2)对耐药和疗效缺乏可靠的预警/预测,使部分病人被无益用药、潜在获益者又漏失继续治疗机会;(3)缺乏理想应对策略,致使现有治疗多只取得短效而非长期生存;(4)均需联合用药方奏效,加大副作用、增加费用;(5)联合给药的方法与顺序不统一、未形成成熟共识。针对以上难点,本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从分子、细胞和活体水平阐明耐药的重要机制为VEGF单通路封闭后多条旁路信号激活,证实肿瘤及“基因稳定”的血管内皮细胞均可被激活,并从活化分子中筛选出了可早期预测疗效/肿瘤进展的实用指标,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2.率先提出克服耐药的最佳策略为同时抑制肿瘤及其微环境,并成功践行了此理念、完成了我国首个“双领域、多靶点”药物安罗替尼临床试验(ALTER0303),以单药治疗大幅提高了耐药肺癌患者生存。3.依托血管靶向治疗可导致血管“正常化”和“退缩化”效应的理论,首次确认了可灵敏反应“正常化”窗口期的标志物,确立治疗初始以血管“正常化”为化、放疗增敏、后续以“退缩化”为化、放疗固效的协同模式,实现了精准化治疗。4.在上述成果基础上推出的高效药物和治疗模式大大降低了毒性、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负担。成果在约50家医院应用:
得到中国抗癌协会的高度评价,也推动了诊治指南与共识的完善与更新。发表论文61篇(SCI 39篇)、被广泛他引172次,会议报告亦获21届亚太区肿瘤大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奖和20届CSCO大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