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工作53天、检测样本1674份、准确率100%,这是山西省吕梁市疾控中心“90后”检验员张慧变截至3月15日的防疫“成绩单”。新华社多次推送了以张慧变的抗疫经历为主题的推送,以时间为轴线,向我们展示了“90后”的热血与担当。
张慧变是我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同年考上本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师从于林教授,研究生期间在基础医学院杨洁教授实验室勤奋学习,苦练本领。疫情发生之际,正赶上春节前夕,还未结婚的张慧变主动请缨,毅然冲到了抗击疫情最前沿。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外穿防护服。
1月22日凌晨,单位连续不断的22个电话,拉开了这位90后姑娘与新型冠状病毒全天候战斗的序幕。由于科室其他人之前主要做艾滋病及食品风险监测相关的工作,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不熟悉,所以疫情前期的检测工作只能由张慧变来承担,其他同事配合。
实验室就是战场
实验室的每一寸空间,都是生命与健康的战场。在实验室里,张慧变需要进行三级防护,按照相关操作流程依次完成标本检测。她介绍:“我们要直接接触病毒标本,首先从标本中提取病毒RNA,然后放入配制好的反应体系中,之后进行上机检测,最后分析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连续工作5个小时以上。最多的一天,我们不间断做了103个样本的病毒检测,持续10个多小时。”
3月3日,在吕梁市疾控中心,张慧变通过窗口将配置好的反应体系传递到核酸提取区。
每天的检测工作,她都在和传染性致病性极强的病毒样品打交道,即便“全副武装”,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有时装在八连管内的近百份样本,相互间距仅1毫米,要往每一个微小的孔口加入反应试剂,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样本污染。”张慧变说,检验工作对检验员的安全和技术而言都是挑战。张慧变坦言:“最危险、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样本处理,如果稍有不慎,自己很有可能会被感染。”但作为疫情防控一线的“把关人”,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张慧变坚定地说:“身后是380万吕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站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我别无选择,只有向前。”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试剂准备区内配置反应体系。
3月3日,张慧变(左)和同事程婷婷(右)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提取区内提取病毒核酸。
3月3日,张慧变(右)和同事程婷婷(左)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提取区内提取病毒核酸。
张慧变表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在网赌一直接受的教育,八年的医学学习,我了解临床,知道医护人员的辛苦!在疾控不到一年半,我也更加明白疾控人的不易,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很多值得赞扬的人,而我只是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
最感人的不是这个人做了什么,而是与子同袍的那份温度。“此刻风雨里,可幸有你的坚持。”
最鼓舞人的不是逐渐明朗的数字,而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的亲密。“暖了大地,亮了人间。”
疫情当前,我们每天都在关注不断更新的消息,对每一位患者的伤痛都感同身受。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身为医学生,打牢基础,练好本领,就是我们最大的贡献。我们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战线的主流群体,要紧密联系自身专业和工作实际的特点,深刻领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战略地位,把握好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深挖个人价值,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